稀土永磁产业链结构

2025-07-09

稀土永磁产业链是一个涵盖资源开采、材料加工以及广泛应用的复杂产业体系,各环节紧密相连,对现代工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。

上游:稀土资源开采与分离

资源分布与特点: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不均,中国在储量与产量上占据主导地位。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约 40%,尤其在中重稀土储量方面,占比超 70%。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,轻稀土储量丰富;南方七省(江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浙江)则是中重稀土的重要产区 。此外,美国的芒廷帕斯矿、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矿等也是全球重要的稀土资源产地。

开采与生产管控:鉴于稀土的战略意义,中国实行严格的开采总量控制与生产计划管理。2025 年的开采指标集中于北方稀土、中国稀土集团等六大稀土集团。在生产环节,从独居石、氟碳铈矿等轻稀土矿,以及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中提取稀土元素,并冶炼形成稀土氧化物、稀土金属等初级产品。同时,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与降低环境影响,开采与冶炼技术不断革新,如原地浸矿技术在离子型稀土矿开采中的应用,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。

核心企业:北方稀土作为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供应商,掌控白云鄂博矿大部分储量,2025 年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近 70%,成本优势显著;中国稀土集团整合南方中重稀土资源,在中重稀土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;盛和资源不仅运营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,还在 2025 年新增坦桑尼亚 Ngualla 矿权益产能。此外,国外的 MP Materials、Lynas Rare Earths 等企业也在全球稀土资源开采中占据一定份额 。

中游:永磁材料生产

主流材料与工艺:钕铁硼永磁材料凭借其高磁能积、良好的性价比,占据了稀土永磁材料市场超 95% 的份额。其中,烧结钕铁硼因性能优异,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类型,其生产工艺包括配料、熔炼、制粉、压型、烧结和时效处理等关键步骤;粘结钕铁硼则主要用于制造形状复杂、尺寸精度高的小型永磁体,通过粘结剂将磁粉粘合成型。此外,钐钴永磁材料虽市场占比较小,但因其耐高温、抗腐蚀等特性,在航空航天、军工等特殊领域仍有重要应用。

技术创新与挑战:为应对重稀土资源稀缺、价格波动等问题,行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。晶界扩散技术通过在磁体晶界处扩散重稀土元素,有效减少了重稀土用量,降低生产成本;热变形工艺则提升了磁体的致密度与磁性能,使其更适用于高性能电机等领域。然而,在无稀土永磁材料研发、进一步提高磁体性能与稳定性等方面,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,需要持续投入研发。

主要企业:中科三环是全球最大的钕铁硼供应商之一,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大规模产能;金力永磁在风电领域市占率领先,同时也是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重要供应商;宁波韵升在粘结钕铁硼领域技术领先,全球市占率达 28%,并在消费电子磁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;正海磁材专注于高性能磁体研发生产,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磁材领域优势明显。此外,日本的 TDK、信越化学,德国的 VAC 等企业,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市场凭借先进技术与专利,占据一定优势 。

下游:广泛应用领域

新能源汽车:稀土永磁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中起着核心作用,每辆新能源汽车需使用 3 - 10kg 的钕铁硼磁材,以实现高效的电能与机械能转换,提升汽车的动力性能与续航里程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,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超 2500 万辆,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攀升,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。

风力发电: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具有效率高、可靠性强、维护成本低等优势,单台 3MW 风机需使用约 3 吨钕铁硼磁材。全球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,推动了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。2025 年全球风电装机量有望达到 150GW,为稀土永磁产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。

工业与消费电子:在工业领域,稀土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电机、高效节能电机等,提升设备的运行精度与能源利用效率;在消费电子领域,用于智能手机的振动马达、无线耳机的扬声器、平板电脑的硬盘驱动器等,为产品提供更好的性能体验。随着智能制造、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,该领域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。

新兴领域:在人形机器人领域,稀土永磁材料用于关节电机,以实现高扭矩密度、快速响应的运动控制,是提升机器人性能的关键材料;在核聚变装置中,稀土永磁体用于产生强磁场,约束等离子体,推动核聚变能源的研究与发展;医疗 MRI 设备则依靠稀土永磁材料产生稳定的强磁场,实现高精度的医学成像诊断。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,为稀土永磁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。